海外倉模式下,跨境電商企業更容易受到進口國的貿易保護抵制,同時使跨境電商企業承擔的大宗貨物清關手續增加。除此之外,海外倉對賣家在供應鏈管理、庫存管控、動態銷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只要你的產品存放在海外倉一天,那么你就要支付一天的倉儲費用。不同國家海外倉的倉儲成本費用也不同,賣家在選擇海外倉的時候一定要計算好成本,并與自己目前發貨方式所需要的成本進行對比選擇。海外倉儲要求賣家要有一定的庫存量,所以對一些買家特別定制的這類產品,就不適合選擇海外倉儲銷售。
根據調研數據,月銷 50 萬~100 萬美元的大賣家,55%有自建或計劃自建海外倉;月銷 100萬美元以上的大賣家 69%有自建或計劃自建海外倉。大賣家建倉比例之高,讓很多人不敢相信。因為海外倉的復雜程度讓很多專業物流服務商都苦苦掙扎、一度想逃出火坑。看似不擅長物流的賣家朋友們,為什么如此“熱衷”建倉?他們的建倉之路是怎么走出來的?對于想建倉的賣家以及海外倉服務商又有哪些啟發?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極客營》針對不同的賣家做了三輪調研,每次調研的賣家數量為 50 家左右。讓我們一起來看《極客營》發現了什么。
1.大賣家們為什么自建海外倉?
據調研,賣家們會因為個性化服務需要、對第三方服務不滿意、降低綜合成本以及產品原因等去建海外倉。其中個性化服務是大賣們建倉的首要原因,在這四個因素中占到 31%的比重。同時抽樣調查顯示,對于 65%的賣家們而言,個性化服務都是自建倉的一個誘因。其次才是對第三方服務商的服務不滿意,該項占到 28%的比重,影響著 59%的賣家們的建倉決定。
2.大賣家們是什么時候開始考慮自建海外倉的?
38%的受訪賣家是在月銷 10 萬美元時就開始建倉;25%是在月銷處于10 萬到30 萬美元之間時建倉;37%是在月銷 30 萬美元以上建倉。由此可見,在很多賣家眼里,建海外倉的時機與銷售規模并無太大關系,更多的是與本身的定位相關。但從成本角度考慮,日均訂單量在 1000 單以上時建倉才能平衡倉庫、人工等成本。
3.下定決心建倉后,賣家們會在哪個國家建倉?
從目前調研的海外倉分布情況來看,再次驗證了美國是中國跨境電商第一大市場。自建倉的賣家中有 81%在美國有倉庫,50%在德國有倉庫,37%在英國有倉庫。其中美國倉庫的數量在自建倉賣家的所有倉庫數量中占比達到 45%。這個數據與海外倉聯盟的調研基本一致,聯盟針對 41 家服務商76 個倉庫的調查分析,有43%的倉庫是在美國。另外,在計劃建倉的賣家中,美國依然是建倉首選,達到 30%的比例。
4.建多大的倉庫才夠用?
68%的自建倉賣家的倉庫面積在1000 平方米以上,18%的為 500~1000平方米。我們調研23個服務商的倉庫時發現,服務商的平均單倉面積為 2 300 平方米左右。所以賣家建倉時,1000平方米左右的倉庫是一個不錯的參考。若業務量增長導致對倉庫的面積需求增大,可以考慮分倉,提升時效的同時也能降低派送成本。如美國這樣的市場,美西倉庫使用usps ground服務到美國東北部要5~8 天;如果美東、美西倉各一個倉庫,97%以上的美國地區可以3天內到達,物流費用也可以節省 38%左右。
5.需要多少海外倉員工?
海外人工昂貴,是海外倉的主要成本,有些海外倉賣家的人工支出成本一度高達70%,低的也有 30%。大賣家們一般在海外倉聘請多少員工來運作倉庫?據調研,19%的自建倉大賣家有 20個以上的海外倉員工,37%是 10~20 人,19%是6~10人,25%是6人以下。
針對23 家服務商倉庫的調研發現,服務商平均單倉員工數為 12人。可見賣家和服務商對庫內員工規模都比較謹慎。海外不像國內,法律對員工的保護相當健全,解聘帶來的損失和影響都比較大。另外,海外人力相對緊張,所以業務增長后,不能過多依靠招人去解決問題,更多要考慮的是提升單人作業效率,以及對硬件和信息化的投入。
6.海外建倉有哪些挑戰?
自建倉要考慮選址(包括倉租、派送資源)、員工招聘與管理、當地政策法規等。據調研,63%的賣家為當地的政策法規而困擾,56%的賣家為海外招人和管理而頭疼。舉個例子,在員工管理這塊,國外員工的假期尤其是年假比較多,不存在加班文化,甚至有些國家3 天以內的病假不需要請假條。較多的假期一度讓一些公司會額外多招兩名員工以應對員工休假現象。
所以就有大賣家斷言,海外倉最大挑戰在于解決文化差異問題。比如爆倉了,如果在國內,租場地、招人、加班等,三個星期左右都能解決;在美國,要復雜得多,從與中介洽談、律師審核、房東溝通到設備購置等,整個過程都要3個月。另外,美國倉庫有 70%被猶太人掌握了,向他們租倉庫,僅合作文檔就有一本書厚,中間還涉及很多復雜的事務要處理,比如環保、防爆、工會、修茸等。
由此可見,建立海外倉首先要解決本土化問題。
7.運營海外倉又面臨哪此風險?
30%的賣家擔心政策和稅務風險,30%的賣家擔心貨物滯銷風險,另外還面臨著資金壓力、貨物安全、管理不善等風險。如何解決滯銷庫存是賣家們的痛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如果誰有好的銷售渠道能讓賣家的滯銷庫存變現而非變成包袱,那么賣家將蜂擁而至。當本土服務商進駐中國跨境市場時,很多由于在中國缺少資源而進展不順。如此,不妨利用本土的資源,為賣家提供類似的增值服務,也是一個獨特優勢。
8.自建海外倉發貨的業務量占賣家出口業務的多大比例?
從海外倉發貨這塊來看,55%的賣家會把 fba 作為主要海外倉發貨方式,這部分賣家自建倉的發貨量占比為10%~30%。同時在使用 fba和自建倉的賣家中,有 67%不會選擇第三方倉庫。那么海外倉發貨方式相比賣家國內直發的業務又是什么情況呢?調研的賣家中,70%的賣家只通過海外倉發貨,20%的賣家采用一半直發一半海外倉發貨模式。由此可見,海外倉發貨是大趨勢,fba 發貨又是海外倉發貨的主流,fba能取得如此地位,除了有天然的流量優勢,其可靠的服務和良好口碑也功不可沒。
9.賣家們抱團建倉是否可行?
受訪賣家中,超過 68%的賣家看好抱團建倉。這是不是意味著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合作倉出現?但在這抱團的背后又有什么樣的不得已?為什么賣家寧愿面對抱團各懷心思的風險也不愿選擇第三方服務商?
10.新市場在哪?
除了歐美,跨境電商的下一個藍海會是在哪里?53%的大賣家直指印度;南美、俄羅斯、日本則分別有 13%的賣家看好,目前甚至有大賣家已經準備在印度、馬來西亞建倉了。
看完這些數據,您有什么感想?賣家們寧愿選擇面對海外政策風險、海外管理風險等大舉建倉的背后是擴張還是無奈?越來越多的賣家走上建倉之路,對行業是否有利?如果有放心可靠的物流讓更多的賣家專注在做好產品、銷售和服務上,我們的訂單量也許會有更大的井噴,整個行業都會有更大的發展。
中國與芬蘭將開通第七條空中航線wish開放成人用品嗎?wish平臺對產品的限制美國FBA海派拆柜是啥?和專線直送有什么區別?蒙特利爾港口碼頭工人罷工盡管有配額,俄羅斯糧食出口仍將繼續美國的快遞怎么樣?這幾個國家或將從中美貿易戰獲益!達飛收取大連港口擁堵附加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