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外貿長期向好,但前提是你能活下來……”去年初,外貿圈里的這句流行語,曾引發了不少外貿人的共情。一年過去了,面對嚴峻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中國外貿迎難而上,頂住了多重超預期因素的沖擊,難能可貴地實現了規模再上臺階和質量穩步提升。
進出口規模首破40萬億元人民幣關口,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地位;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達14.7%,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亮麗的成績單既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它是中國外貿拒絕“躺平”、勇毅前行的真實寫照,也是中國政府以擴大開放穩外貿決心和信心的生動體現。
當前,我國外貿韌性強、活力足、潛力大的特征十分明顯,但我們并不能就此高枕無憂了。近期數據顯示,外貿單月進出口同比增速已連續4個月下滑,四季度這一傳統的外貿旺季似乎也沒能“旺起來”。這其中,雖有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的原因,但外需持續走弱無疑是中國外貿必須面對的最大考驗。
應對風險挑戰,首先要穩住外貿存量。世貿組織最新一期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或將只增長1%,遠低于此前預測的3.4%,這意味著全球經濟加劇衰退的風險有所加大。即便這樣的預測存在較大彈性,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國際經貿市場“分蛋糕”之爭勢必越發激烈。在此背景下,只有及時穩住外貿基本盤,企業方能搶得訂單、爭取先機,行業才能有效避免增長失速。一方面,要盡快釋放我國強大供應鏈體系的優勢。隨著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外貿企業加快復工復產,但供應鏈完全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對此要有足夠的準備。另一方面,要密切關注我國供應鏈向周邊國家地區遷移的動向。盡管供應鏈向成本更低的地方遷移是產業發展內在規律,但有關部門應及時對外貿產業布局、政策供給等做出調整,確保供應鏈平穩運行。
在穩住存量的基礎上,還要積極做大增量。近年來,電動汽車、光伏、鋰電池等作為外貿出口亮點,市場表現搶眼。今年,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下,更多企業有望通過技術迭代更新,帶動產品出口,拓展更多市場。此外,在rcep等框架下,我國集成電路、數據處理、存儲設備等產品將享受到更大關稅優惠力度,制度型開放紅利還將繼續釋放。對于從市場摔打中成長起來的外貿行業來說,外貿雖有壓力但并不悲觀,完全可以危中尋機、化危為機。需要指出的是,近期我國月度進出口增速雖有所放緩,但與全球經濟和貿易總體走勢基本一致。從長遠看,我國經濟有望實現持續回升和整體好轉,這將為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提供堅實支撐。
出口土耳其注意事項匯總維多利亞港上空現不明飛行物一文搞懂亞馬遜貨物自配送物流規則TikTok跨境小店Payoneer賬戶綁定常見問題解析廣州UPS快遞查詢-運單和包裹跟蹤ebay直郵關稅怎么算?再走中越鐵路通道,帶您走進越南阿里國際站運營公司:優質產品該怎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