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入跨境電商的商家而言,物流自稅清關和包稅清關常常分不清楚,一來二去嚴重影響了清關時效。自稅與包稅僅一字之差,到底有何不同?本篇文章詳細為您介紹。
自稅清關與包稅清關究竟是什么?
自稅清關,即賣家使用自己申請的稅號(vat),并將其提供給國際貨運代理(以下簡稱“貨代”),由貨代負責進口稅務的具體申報與繳稅。
包稅清關,即貨代來處理清關的所有事項,所有費用添加在運費中收取,賣家無需自己提供vat稅號進行關稅申報,給錢即可。
注:vat即value added tax,是繳稅時的納稅識別號,賣家注冊了vat稅號,運輸后就能申請進口增值稅的抵扣。
知道自稅與包稅的區別,你還需要注意這些!
自稅清關的賣家需注意這幾點:
盡早提供稅號。賣家需要盡早提供稅號,以便貨代提前準備清關資料,查詢稅號的有效期。
申請稅金單。海關清關結束后會出示一份稅金單,正規貨代會將稅金單提供給賣家客戶,以便后續申請抵稅。
關于墊付稅金。如果貨代先行墊付稅金,賣家需要支付一筆墊付稅金費(類似墊付利息),或者賣家也可以按照稅率預估值,提前預付稅金,可無需支付墊付費用。
包稅清關看似更加省時省錢,卻也存在其他風險:
共用貨代稅號。由于是賣家委托給貨代處理清關的所有事項,貨代申請的同一個賬號可能被用來服務多個賣家,存在共用貨代稅號的風險,也就是所謂的一損俱損。
“低申報”模式。為了少繳關稅,一些貨代會開啟“低申報”模式,一旦被海關檢查,會存在把罰款、倉庫租金轉嫁給賣家的風險。
被扣押風險。由于賣家借用貨代的稅號清關,加上后續海關檢查,將有被扣押的風險。
自稅vs包稅?誰更勝一籌?
包稅清關看似無需賣家自行操作,減去了很多麻煩,但潛在風險巨大。
自稅清關雖需要親力親為,但一切資料都在賣家手里,除了要注意時效性,其他風險相對較小。
自稅vs包稅?誰更勝一籌?各大電商平臺經開始實行代扣代繳模式,平臺在訂單產生的同時,也會根據當地的稅額規定,直接代扣稅金部分,統一上繳稅局(即便平臺代扣代繳,賣家依然要按時申報)。
瓦倫西亞港與中遠集團推出箱封自動化交付APM碼頭延長丹麥貨柜碼頭的租賃權DP World投資1.65億美元開發羅馬尼亞港口日本集運哪家好?10公斤可以寄物流嗎中國貨輪在大堡礁倒垃圾被澳方罰款10萬余元廣東省2019年上半年進出口3.28萬億元人民幣ebay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