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拼多多向來是低價卷王,靠著砍一刀在下沉市場橫行,即便整體消費大環(huán)境不樂觀,也依舊拿到了不錯的增長。
在進入海外市場后,完美繼承拼多多基因的temu,也照抄國內經驗,打起了“極致價格戰(zhàn)”,卷死歐美的下沉市場。
在temu app上,隨處可見價格低廉的商品:譬如幾美元可以購買的襯衫、鞋子,60美分的眉筆,8美元的無線耳機,不到1美元的發(fā)帶、襪子……
除此之外,各種折扣活動也相當令人心動,譬如“折扣高達90%”、“免費送貨”、“90天內無條件退貨”等策略,每一個都讓人忍不住想要剁手。
temu的價格不光低,更重要的是,同樣商品遠低于同行定價。
據界面新聞報道稱,在temu熱賣榜上有一款9合1多功能蔬菜處理器,售價為9.48美元。
但在亞馬遜上搜索同款商品,雖然商品詳情圖一模一樣,但售賣價卻達到17.99美元,價格相差了將近一倍。即便是競爭激烈的黑五期間,temu同類商品價格也能低至亞馬遜的10%
如此極致低廉的價格,對于歐美等發(fā)達國家而言,無疑有著無法抵抗的致命誘惑力。
不過,與拼多多不同,temu雖然也走“價格親民”路線,但是經營模式并沒有采取國內普遍的b2c模式,而是采用c2m模式。
所謂c2m模式,是指平臺全程“托管”的類自營模式。在全局中,temu是唯一的管控者,擁有選品、定價、上架銷售等核心權力。雖然賣家在平臺上擁有自己的店鋪,但實際卻只是在擔任產品供貨商的角色。
temu平臺在經營上占有絕對優(yōu)勢,其背后的制度功不可沒。
界面新聞報道稱,temu曾直接要求賣家的報價至少要低于阿里的1688,以至于不少小商品供應商的利潤甚至低至1單只有1元錢。
此外,temu還分別推出了價格賽馬機制和動銷機制。倘若同一款商品有多個賣家報價,那么平臺就會選擇最低價的那個。而假如出現14天沒有動態(tài)銷售或者30天銷量低于30件、銷售額低于90美金的滯銷產品,那么就會被要求降價或者退出供貨。
為了打造核心優(yōu)勢供應鏈,temu還推出了行業(yè)全新的全托管模式,在這一模式下,供貨方只需將貨品發(fā)往國內倉庫,而選品、履約、售后等服務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全權委托給平臺。
如此一來,temu平臺上售賣的產品占有絕對的價格優(yōu)勢,其也因此被媒體稱為是“價格屠夫”。
其中,供應能力不強的亞馬遜中小賣家受到的影響最大。一位亞馬遜商家對界面新聞表示,不少在temu上賣幾毛錢的小商品,甚至連亞馬遜物流的最低配送費都不夠。
而temu靠著價格優(yōu)勢,在極短時間內就成功占領海外市場。據statista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去年9月份,temu的美國用戶數量已超過了1億。同時,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temu已在36個國家或地區(qū)開設站點,覆蓋北美、大洋洲、南美、西洲、東亞等區(qū)域。
如此驚人的擴張速度,即便是shein等跨境巨頭也難以超越。
獨立站賣家有效再營銷需要滿足的三個前提航運公司提出的50億美元脫碳研發(fā)資金提案遭到抨擊沃爾瑪入駐新增的BOC憑證如何申請?國際空運與國際快遞的不同之處(國際空運與國際快遞哪個快)不會發(fā)亞馬遜FBA的跨境電商賣家看過來(手把手教你發(fā)亞馬遜物流)ZIM增加了1000個新的冷藏箱散貨船依然大量閑置 市場復蘇路途遙遠一篇讀懂“進口海運運輸及其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