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漢堡港務局宣布明年1月起港口費用平均調漲6.5%;安特衛普港務局漲4.09%;dp world宣布其在澳大利亞的集裝箱碼頭通過費(terminal access charges,tacs)漲幅最高52.5%;再往前看,去年10月我國臺灣港務公司宣布包括裝卸費在內的港口費用整體上調10%。
我國而言,常規港口費用中,按2019年港口收費計費方法,包干費、港務費、停泊費、保安費由碼頭企業收,港建費由海事局收(已于2021年取消),引航費由引航機構收,拖輪費由拖輪企業收(一般大型港口集團都有下屬拖輪企業),這些費用中只有包干費、庫場使用費、理貨費等幾項是市場調節價。
2017年,交通運輸部會同發改委對我國多個港口進行反壟斷調查,大幅調降外貿集裝箱裝卸費,直到5年監管期過后,2022年才借著海運熱普遍調漲10%。
多年來我國港口裝卸費水平一直徘徊在低位(包括臺灣港口也有近24年沒有整體上漲費用),而且對船公司有各種折扣。
就收費情況看,裝卸費多由企業自主定價,各個地域各個運營商的定價內容與策略有很大差異。
大陸與美國港口的裝卸費都可稱作是包干費,包圓了集裝箱卸船運入堆場再送上提箱的集卡的費用,而我國臺灣、泰國港口的作業費用往往還得加上機械使用費、碼頭通過費等,新加坡港對于拖車從堆場提送箱也要收一筆(lolo charge)。
香港港雖然將中國港口的40尺重箱平均裝卸費拉升到了約1044元,但比起表中所有港口的平均水平1537元還是低了近47%。
有趣的是,裝卸費平均水平較低的亞洲港口往往會對20尺與40尺箱,空箱與重箱分別定價,而歐美港口除了一些特種箱外,無論進出口,20尺、40尺、45尺,空箱重箱全都一口價。
此外,表中所列數據基本是外貿出口箱費率,各個港口還會針對業務執行定價策略,達到激勵等目的。
在其他收費項目中,各港也千差萬別,如深圳港口無論是裝卸費還是堆存費水平都高于其他大陸港口,但卻提供了較長免堆期,在eurogate的費率面前不夠看的hhla,空箱就沒有免堆期,但在hhla的cta碼頭,光是vgm稱重費用就高達每箱159.2歐元(約1240.17元)。
所以,光看裝卸費很難衡量在港口產生的成本,由船公司代收的thc(碼頭操作費)可能更為客觀。
在海運成本中,即使亞洲到美西運價(fbx01)已經跌至1450美元每40尺箱,中國港口的裝卸費占比也不到10%。
亞洲港口尤其是中國港口服務好價格低有地區經濟水平、用工成本等原因,但政府監管強,港口企業議價能力低是不爭的事實。
海外倉儲運輸的優勢京東購買的LED蠟燭燈怎樣寄到加拿大?大霧來襲港口停工,天津港宛如“蓬萊仙境”海外倉有什么缺點?解讀|亞馬遜FBA退貨政策更新跨境電商供應鏈關鍵點之供應商突發!一集裝箱船約40個集裝箱落水,船上集裝箱著火,曾掛靠我國多個主要港口意大利郵政開通以色列國際貨運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