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多瓦共和國是東歐的一個內陸國家,之前是屬于蘇聯的一部分。國土面積33,846平方公里。自從蘇聯解體后,摩爾多瓦大約有350萬人,其中主要以摩爾多瓦人、烏克蘭人、俄羅斯人、羅馬尼亞人為主。
摩爾多瓦時間:
首都:基希訥烏
國家:
摩爾多瓦
國家區號:
+373
緯度/經度:
47°01'n / 28°50'w
貨幣:
摩爾多瓦列伊
語言:
烏克蘭語,羅馬尼亞語,俄羅斯語
時區:
utc+2 (eet)
時區劃分:
東二區
摩爾多瓦城市:
2003年6月,摩實行新行政區劃,全國共分32個區、3個直轄市(基希訥烏、伯爾茲、本德爾)及2個地方行政區(加告茲自治行政區、德涅斯特河左岸行政區)。
32個區分別是:新阿內尼區、巴薩拉貝亞斯卡區、布里恰內區、卡古爾區、岡代米爾區、卡拉拉什區、克烏謝尼區、奇米什利亞區、克留萊尼區、棟杜謝尼區、德羅基亞區、杜伯薩里區、葉金齊區、弗萊什蒂區、弗洛雷什蒂區、格洛代尼區、亨切什蒂區、亞洛韋尼區、萊奧瓦區、尼斯波雷尼區、奧克尼察區、奧爾海伊區、雷濟納區、雷什卡內區、森杰雷區、索羅卡區、斯特勒謝尼區、紹爾德內什蒂區、斯特凡大公區、塔拉克利亞區、泰萊內什蒂區、溫格內區。 [
首都: 首都基希訥烏摩爾多瓦共和國的首都是基希訥烏(chisinau, кишинёв)。
基希訥烏位于德涅斯特河支流貝克河畔,面積為200多平方公里,是全國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中心,現有城市人口80萬(2019年1月)。 從高空鳥瞰,基希訥烏市好似一朵盛開的石頭花,城市建筑構成了石頭花的5個花瓣。基希訥烏市區內的大多數建筑是用純白色的花崗巖石料建成。基希訥烏因此獲得“白色的城市,石雕的花”的美譽。
摩爾多瓦語言:
摩爾多瓦的官方語言是羅馬尼亞語,同時,許多居民也會說俄語或烏克蘭語。現實生活中,很多學校都會教授英語。然而許多中年人,尤其是許多的當地農村人,并不會說英語。大部分的摩爾多瓦居民之間關系比較親近,鄰居們互相走進對方的家門,有時只是問對方借點鹽或糖。并不是因為他們買不起,而是一種生活方式。類似于我們的串門文化。在蘇聯時代,摩爾多瓦以其肥沃的農田而聞名,被稱為蘇聯的“花園”。 隨處能見農民們出售新鮮乳制品、水果和蔬菜。尤其是乳制品。新鮮的食物在這里是很常見的。
摩爾多瓦天氣:
摩爾多瓦靠近黑海,意味著它幾乎全年都有溫和陽光充足的天氣,摩爾多瓦的自然風光也非常美麗。周末的時候,居民們一有機會就會和朋友們組織去森林里或河邊進行野餐和燒烤。每當在夏季的時候,在20°c左右的天氣中燒烤,是件美滋滋的體驗。
摩爾多瓦經濟交通旅游:
由于摩爾多瓦是一個內陸國家,商品的運輸不可能通過海運,運到摩爾多瓦。許多貿易貨物的往來都會先運到周邊的國家烏克蘭或羅馬尼亞,然后再將貨物運到摩爾多瓦邊境。沒有海運的支持,這就給摩爾多瓦的經濟造成了諸多的不便,“要想富先修路”足以見得交通對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講,海運是發家致富的根本便利因素之一。需要承認的是,摩爾多瓦仍然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該國的經濟嚴重依賴農業、水果和蔬菜出口、煙草生產,以及該國公民在歐洲其他國家打工時,寄回家里的匯款。不僅僅是沒有海運的優勢,現實中旅游業的發展也不好。摩爾多瓦是游客最少的歐洲國家之一。即便該國的大多數城市都有廉價航班,也有很多植物園、修道院、自然保護區和歷史博物館等等主要景點和自然建筑。可是依然無法吸引大量的海外游客前往。不過,這個國家的每個有事做的人都比較忙碌。有些人會開個小代購公司,會從國外買不同的商品,然后再賣回到國內。但是,當地的生活費用顯著上升。老年人尤其難以靠養老金度日,因為他們的養老金有時根本就不夠支付基本需求。
感覺這個國家,沒有太能吸引到我的地方。隨著蘇聯光芒的散去,摩爾多瓦也變得太過普通,至于像這樣一個發展前景相對不大,沒有自然地理優勢不靠近海洋的國家,在世界上也就是扮演一個過客的角色。來到這里的游客,估計大多數也都是這個國家的過客!不過好在,這里的女孩有著高加索人的基因,白皮膚高鼻梁,經濟實力還行的男士,交個當地女朋友不是難事。
CMA CGM征收亞洲到西非超重附加費OWSeBay發公告提醒跨境自發貨賣家遵守歐盟海關新規跨境電商各平臺有什么特點?韓國造船廠7月訂單量超過中國發國際物流到印度尼西亞選哪種渠道最劃算?跨境電商渠道查獲1.3噸未申報食品部分變質THE Alliance宣布跨太平洋航線更新寄到澳大利亞郵費大概多少?